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汉”语研究所:地下10米!跟着90后女硕士夜探地铁隧道

体育正文 52 0

“汉”语研究所:地下10米!跟着90后女硕士夜探地铁隧道

“汉”语研究所:地下10米!跟着90后女硕士夜探地铁隧道

湖北日报讯(记者黄洁如、通讯员李丹(lǐdān)、产启斗、王子雄)潮湿的(de)地下十米深处,几盏头灯在幽暗的隧道中闪烁(shǎnshuò),宛如穿透黑暗的CT光线,为城市地铁的“脉搏”进行精密扫描。这里是(shì)凌晨的地铁站,当整座城市陷入沉睡,一群(yīqún)地铁“守轨人”正开启他们守护城市交通命脉的工作,92年出生的工科女生张瑞芬,便是其中一员。 凌晨(língchén)12时50分,身着工装的张瑞芬已站(zhàn)在地铁检修入口处,准备开始当晚工作。武汉地铁庞大的运营(yùnyíng)线网,12 条线路(xiànlù)纵横交错,总长度达518公里,每日开行列车近5000列次。每一趟列车的准时发车、平稳运行与精准停靠,都离不开轨道交通(guǐdàojiāotōng)信号系统这一“智慧大脑”的支撑。而张瑞芬和同事们,就是为这颗“大脑”做(zuò)定期体检的专业“医生”。 2018年上半年,从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(de)张瑞芬,正式入职武汉地铁。初入(chūrù)职场,她便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巨大鸿沟。“入职第一天,师傅递给我一本(yīběn)厚厚的、沾着些许油渍的电路图册。”回忆起7年前的场景,张瑞芬记忆犹新。学校里(lǐ)学习的是信号系统原理,而实际工作中,更需要将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。此后(cǐhòu)半年,她始终保持着勤奋与专注,跟着师傅穿梭在各个检修点,对照实物详细记录工作内容,反复研读图册。凭借(píngjiè)不懈努力(bùxiènǔlì),她终于实现了(le)知识与实操的完美融合,并先后参与6号线二期、8号线三期(sānqī)的新线调试和筹备工作。 凌晨1时15分,更多检修人员陆续汇聚(huìjù)。张瑞芬指着正在动作的(de)转辙机,向记者介绍道(dào):“道岔(dàochà)是引导列车变轨的关键设备,每一次精准调控都关乎行车安全。”说话间,她举起一枚小小的插片,“这个隔离片采用新型材料,根据接线端点的大小和(hé)间隙量身定制,灵感来源于大学时期的电路制作。”这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,却能为(wèi)检修人员单次节约20分钟。现场,信号工班许宏伟熟练地打开转辙机盒盖,将道岔接点组绝缘隔离片插到各接点之间;300米外(mǐwài)的老关村站信号机房,吴明浩则逐一测试(cèshì)这组道岔控制电缆线间绝缘情况。“我们正在进行道岔控制电缆绝缘测试年度检修工作,必须在夏季高温到来前全部完成。”许宏伟解释道,隔离片的使用,不仅免去了拆装盒内所有(suǒyǒu)线缆的繁琐步骤,还能有效避免漏装或(huò)安装不牢(bùláo)的隐患。 道岔控制电缆年度检修结束后,地下机房里的继电器又(yòu)在等待着检修。当晚,张瑞芬还需带队完成(wánchéng)23个继电器及底座专项排查及整改工作,每个继电器就像(xiàng)电路的开关哨兵,都可能影响列车安全运行。据悉,地铁(dìtiě)检修有着(yǒuzhe)严格的“日检、周检、月检、季度检、半年检、年检”六级体系,日均检修里程超百公里。 凌晨3时30分许,随着最后一台继电器整改完成,张瑞芬郑重地签署下检修日志。此时,距离列车正式开班(kāibān)运行已不足3小时。这样的深夜(shēnyè)坚守,几乎每晚都在地下隧道中上演。正是有了像张瑞芬这样默默付出的地铁检修人员(rényuán),用专业与责任守护着城市(chéngshì)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,才让(ràng)每一位市民的出行更加安心、便捷。 湖北(húběi)日报客户端,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(tiānxiàdàshì),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、新鲜的热点资讯、实用的便民信息,还推出(tuīchū)了掌上读报、报料、学习、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。
“汉”语研究所:地下10米!跟着90后女硕士夜探地铁隧道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